近日,火箭军某旅工程营营长沙子呷被授予一等功。此前,沙子呷已经荣获二等功2次、三等功3次,曾被评为火箭军“十大砺剑尖兵”。
沙子呷所在的火箭军工程兵部队
长年奋战在大山深处 跋山涉水 穿岩凿壁
在地下建设导弹家园
被称为“为导弹筑巢的人”
从小梦想参军入伍 梦想实现却被语言问题所困
在沙子呷的家乡四川凉山州,红军长征路过大凉山,赢得彝族同胞拥护的“彝海结盟”的故事广为传唱,红军、共产党是彝族百姓口口相传的英雄,也成了沙子呷小时候的梦想。
沙子呷:我们当地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,跟着共产党吃得饱穿得暖,共产党特别好,所以绝大部分的小孩儿都梦想参军入党,16岁时我就报名参军,当时人家说我年龄小,2002年我报名参军成功了。我入伍的时候村里街坊邻居走40多公里的山路到火车站送我,他们流着眼泪嘱咐我到部队一定要好好干,争取入党,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。
尽管如愿入伍,成为一名导弹工程兵,但刚到军营,沙子呷和其他彝族新兵一样,首先遇到的困难是不会说汉语,和战友几乎无法沟通。
沙子呷:指导员跟我说把一个口部的材料搬运到另外一个口部,他不是让我一个人去干,是让我跟班长和其他人说一下,我听懂了他的意思,但用汉语去转述给班长却有很大困难,最后我决定一个人把这堆材料搬完。那些材料轻的一百五六十斤,重一点的两百多斤,我就自己一个个扛,从上午八点一直扛到下午五六点,等我们指导员从里面出来,看我已经满头大汗,肩膀已经掉皮流血了。他问我怎么不找其他战友帮忙,我说我说话其他战友听不懂。指导员回去制订了一套帮助我们渡过沟通障碍难关的计划,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本新华字典,一个字一个字带着我们学读音,给汉族战友下命令,休息时必须和我们聊天,不管听不听得懂,就这样很快就产生了效果。
火箭军工程兵部队长年奋战在大山深处,跋山涉水,穿岩凿壁,在地下建设导弹家园,被称为“为导弹筑巢的人”。入伍半年后,沙子呷第一次理解了施工就是打仗,工地就是战场的含义。
沙子呷:我在前面装药,战友一直在后面辅助我,给我递炸药,我们正装着的时候,突然间听到一声巨响,工地上方掉了一块大石头,划着我的安全帽砸到了我身后的战友,把我的脊背划破了,把战友砸到了水里。看到他只有两只脚在外面,我们几个战友都傻了。回过神来我赶紧跳到水里把他往外拽,在背着他往外跑的时候,他流的血把我整个身子都染红了。当时看到那个战友受伤,我全身都在发抖,但我们这个工作不能因为担心、害怕、紧张就停下来,施工任务刻不容缓,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才能保证完成任务。
因为表现出色,入伍第一年沙子呷当上了副班长。得到肯定之后,沙子呷愈加自信和努力,在一次紧急拆模任务中,一块上百斤的钢模板突然倒下,重重地砸到了沙子呷的右脚。为了不影响工期,他没有声张,接连15天强忍疼痛坚守在岗位上。
沙子呷:三个脚趾头断裂了,特别疼,但一直工作注意力就集中到工作上去了。后来发炎肿得很粗,连裤腿都放不下了。我洗脚的时候连队领导看见了,我才说了实话。当时就叫我停下来,第二天我彻底动不了了,整条腿都是青黑的。到医院医生说有可能要截肢,时间太长了,坏死,又感染了。听到这句话我觉得自己从天上掉到了地上,原本想在部队好好干入党,给亲人和朋友一个交代。现在可能要截肢,腿都没了,入党更不可能了。
上级领导得知沙子呷的伤情后,指示“无论花多大代价,也要保住这只铁脚板!”后来,经过多方联系专家会诊,沙子呷接受了两个多月“刮骨疗伤”般的治疗。
沙子呷:把皮留着,把里面烂的那些腐肉全部刮出来,往里倒酒精,把双氧水蘸在棉花上往里塞,疼得我把木头都咬断了,枕头也咬烂了。每天换一次药,就这样两个多月就恢复了,恢复以后我重新回到我们作业面上,那一刻感觉真幸福。
重返施工一线,沙子呷愈战愈勇。入伍第二年,他当上了班长,带领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;入伍第三年,在西北戈壁某重大工程施工大会战中,他“火线”入党。
沙子呷:入党那天晚上,我激动得一个人跑到库房里泪流满面,那是几年来父老乡亲们对我的一种期望。对我们彝族人民来说,入党是很神圣的一件事情。我们这里面党员和非党员区别很大,有的工作只安排党员去干。
记者:可能是最危险的。
沙子呷:既然入了党,作为一名党员,需要你的时候你就要能站出来,能冲上去,每个人都要做好这个准备。
在各种艰难险重的任务中,沙子呷敢打敢拼,冲锋在前,成为全旅官兵眼中的“阵地铁人”。2009年,出于对沙子呷的照顾,上级组织安排他到城市里训练新兵,从而可以离开艰苦的施工环境。
沙子呷:我刚离开我们作业面没多久,我的两个班长就从十几米高的地方坠了下来,当时单位就给我打电话,问我走了没有,我说我还在市里,他们就让我抓紧联系部队医院抢救,等把他们送下来的时候,我看到一个战友四个手指没有了,一个是昏迷不醒嘴里面不停在吐血,我把他们抱到抢救室,一直陪着,好在后面脱离了危险。当时我就有些责备自己,如果我不去训练新兵,战友可能就不会掉下来。
等战友脱离了危险,满怀歉疚的沙子呷给上级领导打电话,推掉了新兵训练任务,又回到了大山里,与战友并肩战斗。
沙子呷:对我们导弹工程兵来说,每个人都很有成就感,那种成就感是没有经历过可能想象不到的,为了干这个工作中午忘记吃饭,下午忘记吃饭,一天只吃一顿饭,甚至一顿饭不吃都有可能。
记者:你刚才也讲了,其实每天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?
沙子呷: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,工兵面前没困难,困难面前有工兵。我们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不会有什么意外,但我们内心做好了准备。我们干的就是这么艰苦和危险的工作,就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。我们有为阵地工程施工付出生命的战友,他们离开了我们,我感觉内心特别难过,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把他们没有完成的那部分工作完成好。
记者:看到他们离去,你们依然还要继续,这是一个很悲壮的事情。
沙子呷:这就是我们任务所需,工作所需,不能停下这个脚步。国家的需要,部队建设发展的需要大于我们的一切。
导弹工程部队官兵时刻与苦累伤残险相伴,近年来,部队大力谋创新,全力抓安全,施工装备不断革新、施工环境持续改善,群众性创新创造和安全活动在工区一线蓬勃开展,官兵安全系数不断提高。但相比普通人而言,他们坚守大山、远离妻儿,其中的辛酸不言而喻!
沙子呷:有时候家人特别是妻子有困难给我打个电话也打不通,因为我们不带电话,也没有网络,小孩儿想见我也没法发视频给我看。我第一个孩子出生6天我就走了,等我再回去的时候他都三岁多了。三年多没见,他不认识我了,我回去的时候他叫我爷爷,因为我和我爸长得有点像。听到那句话的时候我内心很酸。我的家属从来没给我提过任何要求,一直都在支持我。
记者:19年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阶段,你在部队工程一线度过了,未来有什么规划?
沙子呷:只要我们这个部队还在,只要部队还需要我,我就会一直干,干到干不动的那一天。
制片人丨张士峰
记者丨古兵
策划丨黄瑛
编导丨王惠东
责编丨王枫
编辑丨张宏飞
摄像丨王忠仁 王扬